市一院·专科丨生命之网 ——记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2018-04-18 文章来源:
朱珂珂
今天,一名刚出生就进入NICU的宝宝经过15天的治疗,现已呼吸平稳,体征稳定,顺利出院。然而就在半个月前,宝宝刚刚经历了人生第一道难关,宫内缺氧、出生窒息、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紧急进入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宝宝是父母的第二个孩子,随着生育新政的实施,高龄孕产妇数量增多,伴随而来对于新生儿、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安全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院NICU作为区域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为患儿提供连贯、持续和严密的医疗护理服务,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不断成长,在医疗质量、技术实力和人员资质上都有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像宝宝这样的小患者编织出一张温暖而有力的生命之网。
与时间和生命赛跑
门铃急促的响起,“快,快,34周早产,面色青紫,刺激反应差……”
送诊医生话音未落,全体医护已进入备战状态。脚步匆忙,气氛紧张。
医护人员迅速将小生命安置于辐射台上,保暖、清理呼吸道,刺激,吸氧,心电血氧监护,建立静脉通路。
“不行,血氧饱和度依然70%,面色依然青紫,呼吸费力”
“复苏气囊加压给氧,快!”
随着复苏气囊一张一合的送入氧气,患儿的血氧饱和度缓慢攀升,76%,80%,83%,85%,所有人屏气凝神,糟糕,74%,又降下来了。
患儿仍然没有自主呼吸,血氧饱和度不稳定。
“快,气管插管!准备好呼吸机!联系床旁胸片!”
细细的气管插管为患儿建立了生命通路,呼吸机按预设参数为患儿提供了生命保障。所有人紧盯着监护仪屏幕,94%,93%,95%,稳住了!
呼吸渐平稳,肤色转为红润。
“抢救成功,继续下一步治疗!”
笼罩空中的乌云,暂时随风散去。
这是一个只有900克的早产宝宝,张毅护士长说:“这样惊险的场景,每天都在这里上演。抢救复苏流程,我们每个人都烂熟于心,病情观察,急危重症患儿抢救是我们的基本功。抢救复苏过程犹如和时间赛跑,与死神角力。快一秒就多一份生的希望,早一刻就会影响未来的生活质量。”
朱阿瑾主任说:“像这样的早产宝宝需要经历的还有很多,这之后,呼吸关,出血关,营养关,感染关,关关惊险。早产儿的诊治方面, NICU的救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逐步提高成功救治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目前我们已成功救治最小孕周27周的早产宝宝和最低体重只有900克的早产宝宝。”
医护队伍和先进设备
NICU拥有一批专业且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在新生儿各种危重症、新生儿(极)低出生、早产儿感染、早产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同时拥有一整套综合治疗方案及完整的诊疗服务体系,为患儿保驾护航。
这里有先进无创呼吸机(NCPAP、双水平呼吸机)、常频呼吸机、高频呼吸机、T-复苏器等呼吸支持设备,多功能吊塔、多参数监护议、能控制温湿度的高端暖箱、床边血气分析议、多功能微量输液泵、血糖监测仪、经皮黄疸测定仪、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LED灯的蓝光治疗箱,床边X光机,心电图机等设备。
24小时不间断守护
朱阿瑾主任说:“在新生儿重症室,患儿病情变化快,医生护士就像拧紧的发条。医护人员需要24小时不停的观察心电监护仪上的数值、输液泵的运行情况、呼吸机的使用参数,吸氧流量,引流管情况;孩子们的心率、呼吸、氧合和血压被实时监测着,能进食的患儿需要每2-3小时喂奶一次,每2小时换一次尿布;早产儿数量占了总患儿数的一半以上,为了让这些“小不点”更有安全感,医护人员会把保温箱里的小被子做成“鸟巢”形状。有的宝宝需要随时吸痰和气道湿化,还有的要光疗、皮肤护理……”
病区内每名“迷你宝宝”,都要耗费医护人员的巨大心血。从方案制定、用药剂量,再到护理,每个环节来不得半点马虎,医护人员的精神无时无刻不保持着高度集中。
晨间检查,护士记录下患儿的生命体征,还将他用过的尿片放在秤上,仔仔细细称了一番。“这是新生儿科的规定动作。”许俊医生说,“监护仪器维持生命体征,每日尿量则呈现患儿的循环情况。这两者都没问题,抢救效果初步到位,目前没有大碍。”
几天前因为肺炎入院的3床宝宝不安地蠕动着娇小的身躯,显得有些焦躁,周曼丽医生看了看孩子,再观察屏幕上的数字,对护士说:“痰多了,清理下呼吸道。”护士们围上来,用吸痰器给孩子抽出痰液后,没几分钟,宝宝渐渐放松,很快就睡着了。
话还没说完,6床床头心电监护仪发出了“嘟嘟嘟”的响声,立刻有医护人员前去查看。
NICU的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家长不能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每逢周一周三周五,监护室门外都会涌来前来探视的家长。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家长的心。为了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张毅护士长语气平和,不时微笑安抚。张毅护士长就患儿情况为家长做简单介绍,探视结束后,主管医生会逐一向家长告知病情,让他们能够及时掌握孩子的治疗情况,给予家长相关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医患关系,这也是NICU一贯倡导的服务理念的重要内涵。
专家介绍
朱阿瑾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大儿科主任兼儿一科、NICU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分会儿科专业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河南省变态反应学会儿科学组委员,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南阳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儿科工作三十余年。对儿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儿科急危重病、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救治和小儿慢性咳嗽、小儿哮喘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及儿科疑难病的诊治。
主持参与本专业临床科研三十余项,获省级科研进步奖三项,市级科研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十余项,被授予“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市优秀医院管理工作者”、“卧龙区科技拔尖人才、 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 、“南阳市优秀女性” 及“南阳市最受欢迎的儿科医生”称号。
今天,一名刚出生就进入NICU的宝宝经过15天的治疗,现已呼吸平稳,体征稳定,顺利出院。然而就在半个月前,宝宝刚刚经历了人生第一道难关,宫内缺氧、出生窒息、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紧急进入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宝宝是父母的第二个孩子,随着生育新政的实施,高龄孕产妇数量增多,伴随而来对于新生儿、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安全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院NICU作为区域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为患儿提供连贯、持续和严密的医疗护理服务,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不断成长,在医疗质量、技术实力和人员资质上都有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像宝宝这样的小患者编织出一张温暖而有力的生命之网。
与时间和生命赛跑
门铃急促的响起,“快,快,34周早产,面色青紫,刺激反应差……”
送诊医生话音未落,全体医护已进入备战状态。脚步匆忙,气氛紧张。
医护人员迅速将小生命安置于辐射台上,保暖、清理呼吸道,刺激,吸氧,心电血氧监护,建立静脉通路。
“不行,血氧饱和度依然70%,面色依然青紫,呼吸费力”
“复苏气囊加压给氧,快!”
随着复苏气囊一张一合的送入氧气,患儿的血氧饱和度缓慢攀升,76%,80%,83%,85%,所有人屏气凝神,糟糕,74%,又降下来了。
患儿仍然没有自主呼吸,血氧饱和度不稳定。
“快,气管插管!准备好呼吸机!联系床旁胸片!”
细细的气管插管为患儿建立了生命通路,呼吸机按预设参数为患儿提供了生命保障。所有人紧盯着监护仪屏幕,94%,93%,95%,稳住了!
呼吸渐平稳,肤色转为红润。
“抢救成功,继续下一步治疗!”
笼罩空中的乌云,暂时随风散去。
这是一个只有900克的早产宝宝,张毅护士长说:“这样惊险的场景,每天都在这里上演。抢救复苏流程,我们每个人都烂熟于心,病情观察,急危重症患儿抢救是我们的基本功。抢救复苏过程犹如和时间赛跑,与死神角力。快一秒就多一份生的希望,早一刻就会影响未来的生活质量。”
朱阿瑾主任说:“像这样的早产宝宝需要经历的还有很多,这之后,呼吸关,出血关,营养关,感染关,关关惊险。早产儿的诊治方面, NICU的救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逐步提高成功救治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目前我们已成功救治最小孕周27周的早产宝宝和最低体重只有900克的早产宝宝。”
医护队伍和先进设备
NICU拥有一批专业且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在新生儿各种危重症、新生儿(极)低出生、早产儿感染、早产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同时拥有一整套综合治疗方案及完整的诊疗服务体系,为患儿保驾护航。
这里有先进无创呼吸机(NCPAP、双水平呼吸机)、常频呼吸机、高频呼吸机、T-复苏器等呼吸支持设备,多功能吊塔、多参数监护议、能控制温湿度的高端暖箱、床边血气分析议、多功能微量输液泵、血糖监测仪、经皮黄疸测定仪、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LED灯的蓝光治疗箱,床边X光机,心电图机等设备。
24小时不间断守护
朱阿瑾主任说:“在新生儿重症室,患儿病情变化快,医生护士就像拧紧的发条。医护人员需要24小时不停的观察心电监护仪上的数值、输液泵的运行情况、呼吸机的使用参数,吸氧流量,引流管情况;孩子们的心率、呼吸、氧合和血压被实时监测着,能进食的患儿需要每2-3小时喂奶一次,每2小时换一次尿布;早产儿数量占了总患儿数的一半以上,为了让这些“小不点”更有安全感,医护人员会把保温箱里的小被子做成“鸟巢”形状。有的宝宝需要随时吸痰和气道湿化,还有的要光疗、皮肤护理……”
病区内每名“迷你宝宝”,都要耗费医护人员的巨大心血。从方案制定、用药剂量,再到护理,每个环节来不得半点马虎,医护人员的精神无时无刻不保持着高度集中。
晨间检查,护士记录下患儿的生命体征,还将他用过的尿片放在秤上,仔仔细细称了一番。“这是新生儿科的规定动作。”许俊医生说,“监护仪器维持生命体征,每日尿量则呈现患儿的循环情况。这两者都没问题,抢救效果初步到位,目前没有大碍。”
几天前因为肺炎入院的3床宝宝不安地蠕动着娇小的身躯,显得有些焦躁,周曼丽医生看了看孩子,再观察屏幕上的数字,对护士说:“痰多了,清理下呼吸道。”护士们围上来,用吸痰器给孩子抽出痰液后,没几分钟,宝宝渐渐放松,很快就睡着了。
话还没说完,6床床头心电监护仪发出了“嘟嘟嘟”的响声,立刻有医护人员前去查看。
NICU的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家长不能时刻陪伴在孩子身边,每逢周一周三周五,监护室门外都会涌来前来探视的家长。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家长的心。为了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张毅护士长语气平和,不时微笑安抚。张毅护士长就患儿情况为家长做简单介绍,探视结束后,主管医生会逐一向家长告知病情,让他们能够及时掌握孩子的治疗情况,给予家长相关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医患关系,这也是NICU一贯倡导的服务理念的重要内涵。
专家介绍
朱阿瑾主任医师
主任医师,三级教授,大儿科主任兼儿一科、NICU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分会儿科专业学组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河南省变态反应学会儿科学组委员,河南省妇幼保健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南阳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儿科工作三十余年。对儿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儿科急危重病、新生儿急危重症的救治和小儿慢性咳嗽、小儿哮喘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及儿科疑难病的诊治。
主持参与本专业临床科研三十余项,获省级科研进步奖三项,市级科研进步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十余项,被授予“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南阳市优秀医院管理工作者”、“卧龙区科技拔尖人才、 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 、“南阳市优秀女性” 及“南阳市最受欢迎的儿科医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