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丨“救命神器”ECMO成功“抢”回重症肺炎患者生命
2019-10-15 文章来源:
宣传科 朱珂珂、急诊医学科 王维玖
近日,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EICU)应用VV-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成功救治了一位重症肺炎合并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的病人,这是我院首例应用ECMO技术并成功治愈重症患者的病例。
51岁的贾先生突发咳嗽、胸痛、气短,并且病情逐渐加重,继而又出现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家人立即将贾先生就近送至当地医院进行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然而贾先生的病情并没有就此得到缓解,又相继出现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降至60%等危急情况。
由于病情危重,经与我院急诊科联系后,贾先生由我院急诊医学科郭仁光主治医师连夜接诊转入我院,医院为该患者开通急救绿色通道,直接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医学科(EICU)进行治疗。

EICU值班的刘冬主治医师快速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
经过胸腹部CT平扫和肺动脉CTA检查,明确诊断为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右肺几乎全部实变,呼吸机给氧浓度调整至100%,血氧饱和度仍低于90%,已出现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状态无法改善。
患者病情危急,急诊科主任吴金海迅速组织科室人员讨论。经过慎重评估后,一致认为必须及时采用先进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才可能使患者度过难关。在与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后,立即对患者应用VV-ECMO治疗。
拯救生命,刻不容缓。吴金海主任、王维玖主治医师穿刺,尚晋护士长、张清华主管护师管路预充,EICU的ECMO小组紧密协作,相互配合,迅速在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顺利上机。看到ECMO管路内的血液由低氧的暗红色转化为富含血氧的鲜红色,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从70%迅速升高至98%以上,全体医护人员兴奋不已。ECMO应用取得了初步成效,患者暂时与死神擦肩而过。
但是患者病情进展如此之快,这么快出现肺部实变,病因仍然不详。吴金海主任邀请RICU等相关科室进行全院联合会诊,经过再次详细追问病史、分析病情,联合气管镜检查并肺泡灌洗,终于明确病因为胃内容物吸入。治疗期间,医护人员24小时不间断的守候在患者床旁,时刻关注着患者病情变化。ECMO治疗紧张有序,循环维护、精准抗凝、感染防治、镇静镇痛、营养支持、液体管理、酸碱平衡等等,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需要医护人员的精心调控与严密监测,每一项治疗方案的实施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都如同游走在钢丝绳上,稍有不慎将满盘皆输。
在历经5天的VV-ECMO治疗后,贾先生的病情一天天好转,肺部情况逐渐改善,氧合功能、血压情况也日趋稳定。经过综合评估,救治团队为贾先生撤离了ECMO,并继续进行呼吸机支持治疗。经过后期治疗,贾先生已于几日前顺利康复出院。ECMO(体外膜肺氧和)技术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出到体外,经膜肺氧和后利用血泵将血液泵回体内的技术,目前主要治疗一些重症的循环及呼吸衰竭患者,使患者的心肺得到充分休息,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时间。ECMO的应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医院危重症急救水准的重要标志。
医院首例ECMO的开展和成功救治,
代表着医院的综合实力,
代表着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默契,
更代表着,
自此,南阳百姓面对心肺急危重症时
又多了一张可以救命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