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温变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关联
随着冬季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这对心血管健康构成了一定的挑战。气温的降低会导致人体的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进而增加血液黏稠度。这种变化不仅会增加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还有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
此外,寒冷的环境会使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以维持人所需的正常体温和氧气供应,对已经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这无疑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同时,冬季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如流感和感冒,这些感染也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那些人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
(1)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会经历一系列生理和功能上的改变,这些改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特别是本身就患有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曾经患有心梗、脑梗的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意外的风险较高。
(2)肥胖患者:肥胖人群血液里胆固醇常常超标,相较于正常人群,其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几率更高。
(3)烟酒爱好者:长期抽烟、喝酒,容易伤害人体的血液循环和内脏,导致血流不畅、血管痉挛,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4)压力过大的上班族:压力影响神经系统,许多工作繁忙的上班族经常感到精神紧张,容易导致器官功能紊乱失衡,进而促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哪些方面?
1.平时注意保暖
在寒冷的冬季,建议大家妥善使用取暖设备,将室内温度保持在18-20摄氏度之间,以减少忽冷忽热对血管的刺激。此外,我们可以根据气温和自我感觉,适当增减衣物。气温变换时,大家出门不妨多带一件外套,以防感冒。
2.合理搭配膳食
冬季饮食需注意均衡营养,建议大家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食物,少吃高油、高糖、高盐食物,注意控制糖分、盐分和油脂的摄入量,适量增加富含纤维的蔬果摄入,有助于促进肠胃消化,降低血脂水平。
3.增加水分摄入
冬季天气干燥,加上室内取暖可能导致身体水分流失。心血管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血液的流动性,减少血液黏稠度。
4.保持适当运动
在寒冷的冬季,建议心血管患者不要停止运动,即使在家里不出门,大家也要尽量减少久坐。我们可以选择室内运动或根据天气情况选择适合的户外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等。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运动应量力而行,避免在清晨、晚上视野不清或雾霾天气时进行户外运动。
5.做好疾病管理
冬天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建议有心脑血管疾病史或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体检,定时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同时,建议患者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不要随意停药、减药。如果突然出现胸闷、胸痛或者头晕、头痛、明显心慌等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