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院·大暑养生丨如何预防中暑
2018-07-23 文章来源:
朱珂珂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
今日5时,迎来大暑节气
炎炎盛夏,中医养生专家翟磊
提醒您盛夏谨防中暑
一、何谓中暑:
中医认为,中暑者,中气虚而受于暑也(即脾胃虚弱之人感受触冒暑邪之意)。暑之为气,时应乎夏;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暑性升散,耗气伤津;暑邪之伤,先犯于心。(中寒治以温散;中暑治以清凉。先候天时,次随症治。)
二、中暑有何临床表现:
1、中暑先兆:
指高温环境下,如出现头痛、头昏、烦躁、口渴、多汗、四肢酸软无力、全身疲乏、心慌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表现,无论体温是否正常均应考虑为中暑先兆。
2、轻症中暑:
指除中暑先兆的表现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皮肤灼热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3、重症中暑:
常出现阵发性肌肉痉挛、体温急剧升高或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昏迷等表现。
三、最易中暑的人群:
高温下长时间作业的工人、过于拥挤的人群、睡眠不足者、饥饿者、过度疲劳者、肥胖者、大量饮酒者、心脑血管病患者、年老体弱者、儿童及孕、产妇等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
中暑用药
在出现中暑症状比较轻微时可以选择药物进行对症治疗,或者长时间从事高温工作时可以提前服用药物进行预防。
1.十滴水:能够清暑散寒,适用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状。通常一次2-5ml口服,但需注意的是孕妇忌服。
2.藿香正气水:能清暑解表,适用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通常一次5-10ml,一日2次口服使用,用时需摇匀。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藿香正气水中40%-50%的乙醇,服药后不得驾驶、不得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3.清凉油:可以用于暑热引起的头痛、头昏。需要时可以适量涂于太阳穴以此缓解头痛、头昏症状。
4.无极丹:能够清热祛暑、镇静止吐。每次服用20粒,温开水送服,但是孕妇忌服。
5.避瘟散:可用于夏季暑邪引起的头目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通常一次口服0.6g。
6.清凉防暑颗粒:用于暑热、身热、口干和预防中暑。通常一次10g,一日1-2次,开水冲服。
7.仁丹:清暑开窍,用于伤暑引起的恶心、胸闷、头昏等症状。通常一次10-20粒,含化或用温开水松服。
8.清热祛湿颗粒:用于暑湿病邪引起的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热口干等症状。通常一次10g,一日2-3次口服使用,但需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禁用。
9.金银花口服液:可用于暑热口渴,通常一次1支,一日2-3次口服使用。
温馨提示
以上药物连用3日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时需立即就医。除此之外,除了服用药物治疗外,平时出门还需做好防护工作,也可以多吃蔬菜瓜果,适量饮用盐开水、绿豆汤、酸梅汁等清凉饮品从而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
翟磊 主任医师
副院长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兼职教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指定为全国第四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河南省高级中医继承型人才,河南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专业培训教师。卧龙区名中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南省免疫学会中医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南阳市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南阳张仲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阳市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阳市医学会神经脑血管专业委员,南阳市医学会肾病及风湿免疫专业委员。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十余项,专著两部,发表核心及国家、省级论文十余篇。擅长治疗脑病、肾病及内科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