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院·科普丨夏季溺水,你必须知道的急救方法
2018-07-17 文章来源:
朱珂珂
最近天气炎热,人们纷纷开启了游泳度假模式,随之,溺水事件也时有发生。
又到了溺水高发季节,如何避免这类惨剧的发生呢,今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吴金海为您讲解溺水必备知识。
01
何为溺水
人淹没于水中,水与杂物充满呼吸道及肺泡,引起缺氧和窒息称为溺水或淹溺。由此造成呼吸、心搏停止而致死者称为淹死。事实上,淹溺分为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两大类。
干性淹溺是指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心脏可反射性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脏停搏。
湿性淹溺根据淹溺时水的成分可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
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的淹溺,都会引起全身缺氧,可导致脑水肿。呼吸道吸入污水可发生肺部感染。病情恶化可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所以,溺水发生时的正确急救对挽救溺水者的生命十分重要。
如何辨别溺水现象?
溺水者的营救黄金时间是事发30秒。如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生命或可挽回。如何辨别溺水者?牢记这7种迹象。
7种迹象辨别溺水者:
1. 溺水者的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没有时间呼救。
2. 溺水者手臂可能前伸,但无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动。
3. 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挣扎20-60秒之后下沉。
4. 溺水者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 溺水者的头可能前倾,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6. 看起来不像溺水,只是在发呆,但如果对询问没有反应,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7. 小孩子戏水会发出很多声音,一旦安静无声要警醒。
溺水时如何进行自救?
1、不会游泳者
(1)不要心慌意乱,保持头脑清醒。
(2)不要将手向上举或拼命挣扎,这样反而容易下沉。
(3)头顶向后,脸向上方,将口鼻露出水面,方便呼吸和求救。
(4)呼气浅,吸气深,尽可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以便他人帮助。
2、会游泳者
(1)会游泳者溺水一般是因为小腿腓肠肌痉挛,此时应心平气和,保持清醒。
(2)将身体抱成一团,浮上水面。
(3)深吸一口气,把脸浸入水中,将痉挛下肢的拇指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翘起。重复这个动作,直到剧痛消失,痉挛也就停止。
(4)按摩疼痛部分,慢慢向上游去或等待救援。
(5)如果是手腕肌肉抽筋,可以自己将手指上下屈伸,并采取仰面位,以两足游泳。
发现溺水者,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我们该如何及时有效施救呢?
一、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呼救。
方法一: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方法二:若没有救护器材且会游泳者,入水救护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二、清理溺水者鼻腔及口腔里的泥土和其他的异物,有假牙的要取出假牙。对于有领口、腰带的溺水者要松解领口和腰带,女性的溺水者还要松紧裹的内衣及胸罩。
三、倒水,可以按压溺水者的腹部,还可以用你的膝盖顶溺水者的肚子。对于体重较轻的小孩可用肩部顶其肚子的方法将水倒出。
四、判断溺水者的意识,如无呼吸心跳需立即心肺复苏,这个急救步骤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人操作,如果周围的人都不会心肺复苏就立即送医院。
04
医疗急救
第一时间清除口腔异物
清除口鼻淤泥、杂草、呕吐物等,打开气道。随后将淹溺者腹部置于抢救者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按压背部迫使其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但不可因倒水时间过长而延误复苏。
对呼吸、心搏停止者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
1
将患者平放于硬质的平面上,仰卧。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
位置: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即胸骨下1/2处,相当于的正中线上,不可偏左或偏右。否则,可发生肋骨骨折。
2
另外一手平行重叠与此手背上,十指交叉,手指不触及胸壁。最好呈跪姿,双轴关节伸直,借臂、肩和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成年人至少5CM,使胸廓前后径下陷1/3,以触摸到颈动脉博动最为理想。放松时胸部要完全回弹。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
3
以100次/分钟的按压频率按压30次后,听听有无呼吸。若无正常呼吸,捏住患者鼻子并用你的嘴盖住患者的嘴进行吹气,吹到你看到患者胸隆起。吹两口气,每次持续1秒。压若患者仍无反应,继续循环上面按压。
专家简介
吴金海 主任医师
急诊医学专业学科带头人
河南省医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重症医学组委员
南阳医学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南阳市急诊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任医师
急诊医学科主任
急诊重症监护科主任
擅长急、危、重症的救治,尤其对呼吸、心跳骤停、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及各种心律失常、各种休克、中毒、脑血管意外等的抢救治疗,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先后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医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荣获南阳市科研成果贰等奖4项、叁等奖1项。2004年获南阳市“科技先进工作者”,2006年获南阳市首届“仲景杯优秀医师奖,2009年被授予“南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