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院·科普丨生长缓慢身材矮,你确定你家孩子只是长得晚?
2018-07-12 文章来源:
梁贞
生长缓慢身材矮 生长激素不缺乏
临床无法明确矮小原因
特发性矮小成为儿童身高第一杀手
专家呼吁早发现早治疗
暑假期间,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生长发育门诊量显著增多,其中70%左右被诊断为“特发性矮小”。然而,大多数家长误以为特发性矮小不是病,选择不干预、不治疗。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专家王翼华主任介绍,特发性矮小是一种特殊的生长发育疾病,患儿如果不能得到早发现早治疗,男生终身高在160cm左右,女生终身高在150cm左右,可能会影响一生的生活质量。
特发性矮小发病率高
大部分家长选择不治疗
特发性矮小是指病因不明矮小,即不伴有潜在病理状态的身材矮小,是儿童期身材矮小的最常见原因,王主任解释,特发性矮小的临床特征有以下几点:分娩时正常,婴儿期无低血糖史,四肢及脊柱正常,身体比例正常,无慢性器质性疾病,无心理疾病或严重的情感紊乱,饮食正常,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在正常范围。也就是说,孩子看不出异常,就是身高比同龄人矮小。特发性矮小的发病率大约为2.5%,占全部矮小症总发病率的7成左右。
王主任告诉笔者,由于特发性矮小临床上暂时还无法明确病因,不少家长就从字面上认为特发性矮小不是病,抱着“早长晚长”、“二十三窜一窜”的传统观念等着孩子在青春期蹿个儿,会一直观望到十四五岁,甚至十七八岁,这是不对的。特发性矮小如果不治疗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终身高,可能导致孩子在成年后遇到求学、就业、婚恋、交际等各方面的困难,也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王主任介绍,门诊经常有这种情况,一些大孩子被诊断为特发性矮小,结果家长不愿选择治疗。几年后,因为孩子迟迟长不高,家长再次带着孩子到医院就诊,结果孩子的骨龄已经接近成熟,已经没有办法在通过治疗长高,终身高遗憾定格。
关注孩子的身高
每年增长不到5厘米就该检查
王翼华主任介绍,孩子长个头其实是有规律可寻的。一般而言,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孩子的身长会增加25厘米左右,第二年会增加10厘米,2岁以后,孩子会以每年6厘米左右的速度继续生长,一直持续到青春期,在青春期,孩子的身高每年都会增长10厘米左右。
所以,家长应该留心观察孩子的身高变化,最好从小就给他们做一个身高记录,记下每年身高增长值,一旦发现孩子落后同龄孩子半个头、一年内长不到5厘米、长期坐在班级第一排,就应该意识到孩子可能是缺乏营养或患有其他病症,要及时去寻求医生的帮助,以期尽早诊治。张主任强调,即便是有家族矮小问题的孩子,如果能够尽早到医院治疗,身高也会获得比较理想的增长。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孩子个矮不能“乱投医”,更不能盲目相信各种广告宣传,给孩子服用增高保健品或使用增高器械。张主任指出,有部分家长因为缺乏有关的科学知识,发现孩子的个头长不起来,就会盲目地给他们服用一些广告中宣传的增高药品,而事实上,这些增高药品,或者是一些营养素,起不到什么作用;或者是所含有的激素类成分,尽管能够使孩子的身高在短期内增长一些,但同时它也会促使孩子的骨骺提早闭合,起到反作用。
矮小症越早治疗越好
3-12岁是黄金期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王翼华主任介绍,矮小症在临床上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孩子的年龄越小,骨骺的软骨层增生及分化越活跃孩子生长的空间及潜力越大,对治疗的反应越敏感,药物促生长效果越好;另一方面,矮小症的治疗费用跟患者的体重成正比,孩子的体重越重用药剂量就越大,治疗费用就越高。骨龄决定着人体的生长潜力,骨龄越小留给医生治疗的空间越大,所能获得的身高增长也就越多,3-12岁是矮小症治疗的黄金时间。
王主任最后再次强调,家长一旦发现孩子一直坐在班级第一排、长期低于同龄孩子半个头、一年长不到5厘米,要第一时间带到大型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内分泌科就诊,千万不要盲目等待,更不能相信广告宣传给孩子服用增高保健品或使用增高器械。
王翼华 主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内分泌代谢专业学科带头人
河南省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
南阳市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临床工作近30余年,在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生长障碍(矮小症、巨人症),青春期发育异常(性早熟、性发育迟缓、小阴茎等)、肥胖症、血脂异常、脂肪肝,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垂体病、尿崩症、性腺疾病、痛风、骨质疏松等各种遗传代谢性疾病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