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就医
流程
预约
挂号
特色
医疗
专家
名医
门诊
出诊表
医院
位置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医院新闻
新闻公告

市一院·节气养生丨温风至,暑热袭,小暑养生需要过“六关”!

2018-07-06 文章来源: 朱珂珂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已经很炎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
 
今年的小暑节气是从7月7日到7月21日,此时人体阳气旺盛,容易出汗,体能消耗也相对较大,故容易感到身体乏力、没精神、没食欲。
 
 
 
 
小暑
 
 常言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节气,预示着酷暑就要到来,在这个关键时节,应该如何养生呢?今天,市一院养生专家翟磊送您的这份小暑养生攻略,你要认真看一看啦!
 
小暑养生过六关
 
第一关:养阳关
 
 都说“春夏养阳”,很多人不明白,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为何还要养阳呢?
 夏季,人体的毛孔都张开了,容易让阳气发散。同时,大量的出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伤津耗阳气。
 
 
 建议: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房间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室温保持在27℃最佳。如果长时间在空调房里,要注意关节的保暖,并且随时通风,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第二关:情绪关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情绪的波动,会造成血压易上升,心脏负担重,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容易发作。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此外,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复发,如哮喘、支气管炎等。
 
 
建议: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第三关:饮食关
 
 小暑过后不久就会入伏,伏天湿热,人易感到头晕脑胀,并且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小暑时节,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
 
 
建议
小暑时节,饮食以清淡为主。但不等于追求饮食的绝对清、素,只吃蔬菜、瓜果。专家建议,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点“苦”,苦瓜、芹菜等,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的作用。再如绿豆百合粥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暑止渴、降胆固醇、清心安神和止咳的功效。南瓜绿豆汤同样具有清暑解毒、生津益气的功效。蔬菜应多食绿叶菜及苦瓜、丝瓜、南瓜、黄瓜等,水果则以西瓜为好。同时,饮食要有节制,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
 
第四关:睡眠关
 
 夏季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
 
 
 建议: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出相应调整。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高质量的睡眠。睡眠时间不够,可以通过午睡补充。最好平躺,不要趴着睡。
 
第五关:健身关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夏天出汗多,不宜运动。其实,夏季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只是要注意不应在烈日下运动。同时,由于夏季运动出汗量更大,所以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建议:短距离的健走、游泳、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晚练不宜过晚,以免影响睡眠。
 
第六关:祛湿关
 
 小暑是进入长夏的第一个节气。长夏在五脏属脾,长夏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脾最怕湿邪来犯,受“湿邪”的侵袭容易出现周身乏力、脾胃不和、恶心出汗、手足水肿等症状。
 中医将这称为“夏日伤寒”或“湿热病”,由此可能引起水肿。之所以强调夏季养生的饮食里要多吃祛湿、健脾胃的食物,正是因为湿气阻遏了人体内部的气机,影响体内气的运行。
 尤其是女性朋友,通常多表现为手、足部有轻度凹陷,同时伴有乏力、厌食等症状,等夏天一过,水肿有时候会自动消退。其实,这都是轻微的功能性水肿,是身体对内外环境无法适应。但有些水肿却是因暑天湿邪困脾引起的,另外,气闷、困倦、瞌睡等不适也与它有关。
 
 
建议:清淡饮食。适宜的食物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
 
 
翟磊  主任医师
副院长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兼职教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指定为全国第四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河南省高级中医继承型人才,河南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专业培训教师。卧龙区名中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南省免疫学会中医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南阳市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南阳张仲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阳市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阳市医学会神经脑血管专业委员,南阳市医学会肾病及风湿免疫专业委员。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十余项,专著两部,发表核心及国家、省级论文十余篇。擅长治疗脑病、肾病及内科杂症。
 
就诊须知 住院须知 医保服务

医院地址:河南省南阳市人民南路1099号

健康热线:0377-63310070 0377-63310036

邮箱:nyhospital@163.com

官方服务号

Copyright:2008-2020版权所有: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工信部备案编号:豫ICP备18000628号-1

公安备案编号:41130202000360

执业许可证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