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近期,河南省护理学会在省卫生人员培训中心举办了“河南省护理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班”,院领导高度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选派护理人员参加了培训。我作为临床科室护士长参加了第八期培训班学习,受益匪浅。
本次培训的重点是:围绕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所展开的,主要是面向临床基层的管理人员,针对目前临床护理管理中的难点问题、瓶颈问题进行了有目的的培训。此次培训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及一些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内容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临床护理质量控制与改进等。在为期1周的学习中,我感觉自己在对优质护理服务的认识、护理管理知识信息及护士岗位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重要的收获和启示。
通过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更进一步学习,我对优质护理服务有了更正确的认识,明白了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病人更安全、让病人能早日康复、让病人的利益得到保护及最大化。护士只有与病人更贴近了才会更深入地了解病情、观察病情、解决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专科知识、发展专科水平、促进专科革新、才能真正凝炼出护士专科技能的硬功夫。
而我们的护理管理工作则要在在临床护理模式的改革、责任制整体护理落实的基础上,以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从护理岗位设置、护士配置、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岗位培训等方面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制度及办法,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激励临床一线护士。将护士从按身份管理逐步转变为按岗位管理,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聘上岗,逐步建立激励性的用人机制。通过实施岗位管理,实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使医院护士得到充分的待遇保障、晋升空间、培训支持和职业发展,促进护士队伍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法,在患者需要第一、兼顾护士意愿的原则下,积极推动护理分工模式的改革,实现从流水线式的以处理医嘱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到向心式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管理者要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具体问题,主动寻找切入点、创新点、突破点,简化繁琐的工作环节与内容、整合人力资源与分工,优化工作流程与排班,增设护理用具和设施,取消传统的主班、治疗班、办公班等辅助班次,全面推行“护士包病人”的工作模式,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不超过8个,承担所管床患者的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治疗、健康教育等所有护理工作。实施APN排班,弹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保证晨护、晚护、集中治疗、手术及危重患者多的特殊时段护士配置,增强护士“心中有人”的责任意识,切实保障患者安全。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首先要从护士长本身转变观念,求真务实,根据本科室专业技术特点,制定科室一级培训计划,新上岗人员培训计划,专科护士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护士专业内涵,技术实践能力,以适应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通过规划人力的培养,发展的方向,运用循证护理理论,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才能使优质护理服务踏实、稳步、积极推进。
护理职业其实是一门“雪中送炭”的职业,因为病人有两条刚性需求——一是诊断治疗性的需求,另一个是被专业照顾、安慰的需求。人在逆境中被人帮助,是容易让人铭记的。医学是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摒弃了医学的人文性就失去了医学的本质属性,医学要扭转技术至上的错误,应该是“技术”和“人性”的结合。我们护理工作是“人道主义的闪光”,护士应该是传递人间“奉献”和“关爱”的天使,通过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我们希望在护士的关爱与照护下康复的病人,走入社会后能将这种“仁义、仁道”传承、传递下去,在社会中“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