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院·夏至养生】夏至养阳,专家教您怎样健康过夏
2018-06-21 文章来源:
朱珂珂
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日,或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养生专家、副院长翟磊介绍: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顺应中医“春夏养阳”的特点;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长”,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因此必须结合时令特点调整养生方式以保护阳气。
饮食
◆膳食调养中,应以易消化、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适量补充蛋白质。如,芝麻、核桃、黑木耳、瘦肉、蛋类、奶类等。
◆多吃一些酸味食品。比如山楂、西红柿、橙子等。
◆食用一些清淡平和、清热利湿的食物。
◆可以多吃些养心食物,如莲子、红枣、小米
绿豆胜冰消暑烦
中国人在夏天的时候喜欢喝传承了成百上千年的绿豆粥,那就是一剂消暑的好方。绿豆性甘寒,能入心经和胃经。
喜欢吃甜的人还可以加些蜂蜜,对热毒的痈肿也有很好的效果。但绿豆毕竟是寒性的,体质虚弱的人不宜多食。久服会把体内的虚寒坐实,这样以后就更不容易调理了。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肚腹,能协调脾胃,调和五脏六腑气血运行,促进肚腹血液循环,有提神、补气、添精等作用。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稍用力缓缓推摩腹部,至左下腹(结肠部)可稍稍加力。
摩腹保健宜在晨起空腹或睡前操作,每次36圈,每天操作2次,以腹部温热、感到舒适为佳;如治疗食积、腹胀、便秘等,则不拘时间,次数和力量可适当加重,以腹部肠鸣、排气排便为佳。
晚睡早起睡午觉
此时节,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而老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从这天开始,一定要睡午觉。只要能合上眼睛一会儿,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
注意补水
夏至时节,许多人都会有全身困倦乏力及头痛头晕的症状,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
静息调心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夏天是养心的季节。听慢音乐是一个调息的好方法。音符也含有阴阳五行的元素,节奏快的音乐能增强体内阳气、助人兴奋。相反,舒缓的音乐可以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
温水洗澡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还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适当锻炼身体
锻炼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场地可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锻炼项目以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体操为好,剧烈的运动不宜做。
温馨提示:
夏至忌吃食物:
◆忌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
◆不要过早或过多吃生冷的食物。
◆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肥肉、鱼子、虾等。
◆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少食一些苦味食物。这并不代表任何苦味食物都不能吃,例如苦瓜、莲子等食物有清心火的作用,很适合在夏季食用。
专家提醒,到了夏至,各家各户就要开始准备一些防暑药了。金银花、菊花、荷叶、仁丹、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避瘟散等防暑药宜常备身边,预防中暑,安全度夏。
翟磊 主任医师
副院长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学院兼职教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指定为全国第四批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河南省高级中医继承型人才,河南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专业培训教师。卧龙区名中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南省免疫学会中医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南阳市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南阳张仲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阳市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阳市医学会神经脑血管专业委员,南阳市医学会肾病及风湿免疫专业委员。取得省、市级科研成果十余项,专著两部,发表核心及国家、省级论文十余篇。擅长治疗脑病、肾病及内科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