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记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一科
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有着这样一个优秀的医疗团队,她们以自己的艰辛和汗水,时时刻刻在为患儿解除痛苦,她们常为挽救了患儿的生命而雀跃,她们中有的人技术精湛,办事干练;有的耐心仔细,从不烦恼;有的工作认真,值得信赖;有的朝气蓬勃,积极好学;有的热情奔放,视病人如亲人。她们虽工作辛苦,却从不叫苦,虽身心疲惫,却从不叫累,使命感、责任感使她们身上时时散发灿烂的荣光,她们就是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一科的医生和护士们。
儿一科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这与医生护士们整体的素养与集体的努力密不可分。生活中,人们难免会磕磕绊绊。尤其天天的工作接触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更是难以避免。但在这个集体里,大家都以工作为重,你的工作有疑难,他就会伸出手来;他的工作有纠结,我又早早地帮他化解…只要有利于病人,你的病人我出谋,我的病人你划策。不管是谁,只要做的不对,都要指出来或点名批评。只要正确,大家都会接受。平时工作非常忙,大家全都没有怨言。不能及时下班,不能及时吃饭,甚至不能像他人一样过上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大家全都没有一点的牢骚,反而更加充实,更加朝气蓬勃。遇有特殊事情或集体活动,不论是当班不当班的,大家都早早又齐整地来到了科室里;年轻医生吴靖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团结还来不及呢,哪有功夫不团结呢!”是啊,“团结还来不及呢,哪有功夫不团结!”这句话引申到日常生活当中去,在家里,则家强;在国家,则国强。一盘散沙,什么也做不成,但当把沙子凝聚起来的时候,则一粒粒沙子恰是平地拔起的一座座高楼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市一院儿一科的技术,在全市同行业当中,是有目共睹的。病人家属也常常是“啧啧”称赞。去年春节刚过,寒风料峭中,自淅川送来一仅有0.9公斤的早产儿。患儿的父母抱着这个奄奄一息的孩子,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慕名来到市一院。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当时看上去比一只小猫大不了多少的女孩子,在儿一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挺了过来。如今,这个已经一岁多的女孩子,已经会依依呀呀地说话了。前不久,这个女孩子的父母,特意抱着孩子,拎来了一大筐当地特产猕猴桃。看着脸蛋儿红扑扑的这个当时生命垂危的小女孩,儿一科的医生护士们,全都开心地笑了。
患儿谢宝宝出生后集多种疾病于一身,呼吸窘迫、缺氧缺血性脑病、硬肿症、消化道畸形等,生命垂危,家长的信任与配合也给了医护人员信心与力量,医护人员用他们精湛的医术硬是把宝宝挽救了过来。家长把“神奇的医术、精心的护理”几个大字写在锦旗上以表感激之情。
去年七月,一个先天性肠破裂的患儿,在当地生下来后,就被劝解放弃治疗算了。患儿的父母舍不得,来到某医院,患儿几度出现危情,其父母已决定放弃治疗,但孩子的父亲最终还是依依不舍地辗转来到了市一院,在儿一科全体医护人员不分昼夜的不离不弃的抢救中,患儿奇迹般地生还了,孩子的父母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干脆把孩子起名作“姬重生”。
医患真情,如春风,在儿一科这里是情意浓浓。不管是哪里的孩子,只要有病,只要送到儿一科,就像送到了家里一样叫人放心。从社旗送来的一个患儿,高烧不退,连续几天,护士们轮番上阵,精心护理,监护、输液、物理降温,翻身扣背、吸痰、输氧,肢体按摩等等,其情景甚至远比其家人都细心、耐心,孩子的老奶奶感激地拉着医护人员的手,流下了热泪;唐河县有一个患儿,因为送来得匆忙,陪护的家人衣服穿得单薄,护士长就把自己的毛衣送给她穿,现今她们已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宛城区一患儿幼时经常患病,家境又较贫困,每次来看病,医护人员都很同情孩子,除了精心疗病,也尽可能给予生活上关照,家长也把这些记在心里,虽然孩子现已长大,不再多病,但家长每遇进城,都要拐到市一院儿一科给医生护士们带点自己地种的西瓜、甜瓜或青菜,医护人员也常常被这些病人家属的真情感动。
一直以来,儿一科注重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注重临床科研工作,以科研带动临床业务技术发展。数年来,获省级科研成果奖两项,市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二十余项。为历年医院的“先进科室、先进科技科室”,荣获医院及卧龙区“三八红旗集体”,被南阳市卫生局命名为“南阳市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是“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成员单位”。
团结、互助、真情、认真、严谨、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这些深深扎根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一科的闪光精神,将不断激励着这个优秀的医疗团队勇往直前,为医院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