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院·援外丨援外,以爱的名义——中国援赞比亚第19批医疗队骨科医生宋道正
2018-05-11 文章来源:
宋道正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十六字凝练了50多年来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正是为了一种大爱、一种责任、一种情怀,2017年5月16日,带着亲人的嘱托,带着朋友的祝福,带着满怀的希望,我和27名队友一起,离开祖国,开始了为期一年援非医疗工作。
我和我的同事们
我是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医生宋道正。我工作的UTH(赞比亚大学教学医院)是赞比亚最大的医院,有两千多张病床,骨科分为6个组,五个创伤组,一个脊柱组,所有外科病房分布在一起。虽然来之前听说过这里的医疗水平和国内存在着差距,但当亲眼见证这里的落后时,我还是感到震惊。
虽然这里是全民公费医疗,但钢板等需要申请报批或病人自己购买。因此许多四肢骨折的患者,因为没钱购买植入物从而耽误治疗,落下残疾。
简单的器械
虽然条件艰苦,病人所承受的痛苦也是国内难以想象的,但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却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感到能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己之力是值得的。
首先打动我的是这里医生的工作态度。我的搭档Dr.west就是一位不错的医生,虽然年轻,但经验丰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对病人也是非常负责,有很多感染而臭得令人作呕的病人,他都耐心而仔细的换药,虽然条件有限,但是在他的爱心下,有很多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这里的教学也很有特色。UTH是教学医院,因此这里的医生非常认真,并且注重教与学同步推进。每天早上七点半骨科医生都在阶梯教室讨论病例;优秀带教医生查房时会一直提问学生并为他们详细讲解。实习医生的考试也很严格,他们把二三十个不同病人安置在一个大厅,用帘子隔开,针对每个病例准备几个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轮流回答并设定时间限制。考试不合格者,需重新考试。
骨科晨会
而最让我感动的是病人对于疾病的态度。这里很多病人都能坦然的面对疾病。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优雅的女士。这位二十多岁的姑娘,相貌清秀,股骨近端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第二次手术出血太多,也未能切除。然而每次查房都会看到她手拿圣经或其它书籍,疼痛减轻的时候,脸上就会绽放出清新的笑容。那种坦然与从容很难让人想到这是一位恶性肿瘤患者。没有忧伤和哀怨,能如此
坦然的面对疾病和生死,这世界上最美的微笑,让我心生敬畏。
有一天,当我无意中看到一个普通病房房门上贴的一张语 PATIENTS` SPIRITUAL NEEDS:
1.Meaning and purpose in life(生活的意义和目的)
2.To love and be loved unconditionally(无条件的去爱和被爱)
3.To forgive and be forgiven(去原谅和被原谅)
4.To have hope for this life and the next(去怀有希望,在今生和世。)
我似乎明白了这里的病人们面对疾病时为何会持如此积极心态,那一刻我的内心感到了温暖,感到了爱的力量。这种力量也更加激励我去帮助、改善赞比亚的医疗状况。
在当地,我遇到了很多股骨干骨折的病例。当地医生很多采用“K-Nail”固定的,这样做不能锁定股骨,不利于骨折愈合。我指导当地医生开展了一些股骨干与胫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帮助许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指导当地医生手术
当地还有许多关节脱位病人因无条件治疗或治疗不当导致陈旧性关节脱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致使终生残疾。一次,一位少年患者进行左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一周后到医院复查,再次拍X线片,结果显示左肘关节仍旧脱位,根本未予复位。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当地医生沟通并建议麻醉下行左肘关节复位,如果关节不稳定行克氏针固定。碰巧我的队友麻醉医生刘军在急诊值班,由他配合给予患者行臂丛神经麻醉,很顺利的给予关节复位。手术结束后,病人感动的泪水在眼圈打转,一直在感谢中国医生。
另外我也积极参与在赞华人华侨的紧急医疗救助工作。作为赞比亚华人华侨急救队一名外科急救成员,我参加多起华人华侨紧急救助,而且为多名华人华侨诊治。
参与紧急救助
此外,我也多次参与使馆、经参处组织的华人华侨大型活动的健康保障工作。工作之余,我们积极参与为当地孤儿、中资企业义诊、健康讲座等公益活动,参加“赞比亚中国商会举办的趣味运动会”、“赞比亚华人华侨华人迎国庆、团圆贺中秋歌会”等大型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
我很幸运自己有机会能成为一名中国援外医疗队医生,能为非洲纯朴的人民、以及生活在非洲的中国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援赞比亚医疗队将在大使馆、经参处指导下,在齐祖宏队长的带领下,以大爱无疆的精神进一步做好医疗援助工作,充分发挥民间外交家的使命,为中赞友谊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