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11日,毛主席在病中做出这首《采桑子·重阳》,以豁达和乐观挥斥方遒。今天,我院50余位离退休老干部主动请缨,在我院三甲创建的关键时刻,用实际行动谱写着“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的壮丽篇章。
老夫聊发少年狂 鬓微霜 又何妨
当离退休老干部办公室在老干部微信群中发布我院将于6月中旬迎来三级甲等医院现场评审时,一瞬间群里沸腾了。大家从相互道喜到追忆当年,一时间激动、喜悦、自豪通过手机不停嗡嗡的震动中溢出屏幕,流进每个人的心田。当第一条“现场评审那两天,我想去医院看看,帮帮忙,扫地也行”的留言出现的时候,仿佛点燃了导火索,老同志们的热情喷薄而发,主动报名的留言刷屏而出,那一刻,三甲创建“老干部军团”成立了。
李富贵、常虹、马成志、牛付兰、刘秀茹、刘宝先、王宝琴......他们最年轻的60多岁,最年长的超过80。现场评审的那几天,从在门诊大厅穿着红马甲导诊,到分布在每一个病区帮助清洁卫生;从主动为患者家属提供咨询,到帮助各科室楼上楼下配送物品;从带着红袖章巡查控烟,到顶着烈日指挥交通,他们额头上被汗水打湿的白发,辉映着太阳金灿灿的光芒。
离退休办王秀兰主任带着工作人员看望大家,为大家送水,问道苦不苦,累不累时,大家笑着说“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也许你没听过那个年代的调侃,但一定会被老同志们一次次弯下的腰抬起的腿所触动,被他们的乐观和开朗感染,为他们的热爱和奉献动容。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张悦荣老人,爱人偏瘫卧床不起,两个可爱的外孙仍需照顾,本来每天的日常都排的满满,当知道医院创建三甲时仍主动要求回到医院出一份力。王秀兰主任拉着她的手,劝她回家,怕她累着时,她说“没事,我还硬朗着呢,家里的事不过就是这几天每天早上早起1个半小时的问题,这次我要是不来,遗憾一辈子”。
许春旺、王春祥老人都已年过80,正是该颐养天年的年纪,而且一个家住十二里河,一个家住光彩市场,距离医院都有10多公里的路程,每天早上仍早早坐上第一班公交,到医院发光发热。面对王主任的慰问,他们说“放心吧,孔夫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们都八十多了,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更明白自己想干什么?
靳翔老人今年62岁,母亲张庆芬今年90多岁患有轻度老年痴呆,这几天,他每天早早给母亲做好饭,喂母亲吃完,对母亲千叮万嘱后,来到医院帮忙。一天,母亲出门未带钥匙,把自己锁到门外,邻居看到后与他联系,他才匆匆赶回去。照顾完母亲又来了,王主任埋怨他应该以照顾母亲为重,劝他回家。他说“我妈就是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退休的,我也是,她如果脑子清楚的话,一定也赞成我这么做的”。
垂头自惜千金骨 伏枥仍存万里心
徐贵卿老人,70多岁,癌症术后,与病魔的战斗还未消散,他又毅然决然的投入到三甲创建的征程。老人笑着说:“人这一辈子总是要做些什么,留下些什么,才能证明我们来过嘛。我工作了一辈子的医院,就算有一天我不在了,至少医院二甲、三级、三甲创建的历史上,我都在,这不就够了嘛!”
蔡喜先老人,70多岁,肺癌,胸腔积水。三甲创建的关键三天,她都是带着胸腔积水,活跃在创建一线,清洁卫生、导医咨询,干的不亦乐乎。面对众人的关心,老人淡定的说“与其萎靡不振的瘫软在病床上,我到宁可奋战在这里,在这里我更感觉到热情、自豪与能量。虽然退休有些年头了,但看着我曾工作的地方一天一个样,越来越昌达,比什么都强,这么些年都习惯了,这里也是我的一个家啊”。
在我院艰难创立的时刻,他们埋首苦干;在医院发展艰辛的时刻,他们挺直腰杆;在医院全面发展的时刻,他们垂垂老矣,但在医院有任何需要的瞬间,他们冲在前面。老同志们用满腔的热情和责任感,用无私的奉献精神,用他们对医院的归属、认同和爱,幸福着自己、感动着我们、温暖着社会。夕阳不止无限好,最美不过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