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夜,回响在医者耳畔的那些声音
2017-02-14 文章来源:
摄影:朱霖
正月十五,新年的钟声仿佛还余音绕梁,声声叩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盼。在节日里,回响在我们耳畔的还有亲切问候、谈笑风生、莺歌燕语。这,是属于春节的回响,是“年的声音”。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那么此刻,回响在白衣战士耳畔的是什么?是急救的铃声、是滴答的胎心、是监护的信号、是婴儿的啼哭……
为了千家万户能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他们赶赴抢救路上、守护患者床前、屹立手术台旁。
岁月静好、其乐融融是因为有人在默默地负重前行。当您尽享过节快乐,聆听“年的声音”之时,莫忘为了健康事业,医者耳畔有着不一样的回响。
科室 急诊科 声音 急救铃声
“丁零零零零……”
时针指向晚上8点。值班电话响起,护士曹淼认真接听。此时,已过下班时间。
从早上到现在,7次院外出诊,其中在行驶中就对两例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曹淼说春节假期,急诊科变得比平时更加忙碌。过节值班自己习以为常。
今天中午,曹淼3岁的孩子想妈妈,由爸爸带着来到科室,顾不得说话,站在远处看了一会,小家伙就心满意足。
与曹淼一同进入急诊科的护士谭杰撒说,去年和今年都是值大年三十夜班。巧合的是,今年初一早上6点50接到120通知到自己老家青华镇出诊。当她接诊回来将患者交接好,准备下班返回老家时,已是上午十点。
“丁零零零零……” “明白,我们马上出发!”
谈话间,铃声再次响起 ……
其实,每位医生、护士也都希望回家过年,陪伴亲人。但为了救死扶伤,他们挑起了责任,藏起了思念。
科室 产一、二科 声音 胎心音
“滴答、滴答……”
“不要紧张,现在是8点20分,胎心每分钟148次,十分正常。有什么不舒服感觉及时跟我说。”护士王玉姣边熟练操作边跟产妇交流。
“二胎政策实施以来,产妇明显增多。医院倡导精细化护理,对我们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也是2岁孩子的妈妈,最能够体会产妇心情,母子平安顺利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离王玉姣不远的产一科医生办公室里,上白班的大夫谢旭还在书写病历。下午6点30分的时候,她从县城将一位产妇接到南阳。紧接着,又成功为一位难产的产妇实施了剖宫产手术。
此时,在王玉姣办公室的头顶,住院部五楼的产二科办公室对话略显急促。
“刚从外院转来一名产妇,横位、胎膜早破、瘢痕子宫、先兆临产。”医生陈瑞浦手拿电话,顾不着坐下。
“通知手术室准备。我马上赶到。”接电话的是产二科主任范天云。
笔者看到,在陈医生背后的墙壁上,两面锦旗依次悬挂。“仁心仁术、妙手丹心”两行大字熠熠生辉。
科室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 声音 监护设备工作声
“ 滴滴、滴滴,嘟嘟、嘟嘟……”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温暖而安静,各种仪器发出的声音格外清晰。
“近段时间,心梗、心衰患者增多。这跟过节生活节奏不规律有关,而且有年轻化的倾向。”值班大夫卢银苹介绍。
面对患者,卢医生总是提醒自己集中精力,注意观察病人有没有胸闷、胸痛现象,以及出入水量、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她说,很多不为人知、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是决定病人疾病变化的关键。
责任心和凝聚力是卢医生重复多次的两个词。她说在朱晓东主任的带领下,每遇到危重患者,全科同事都同心协力。当看到病人抢救回来,对医生微笑着感谢,那种成就感是非常强的。
科室 手术室 声音 婴儿的啼哭
“哇—哇、哇—哇”
晚上九点零八分,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一名可爱的男婴顺利诞生。产二科主任范天云和医生陈瑞浦长舒了一口气。为了这一刻,手术室的麻醉医生曹永超、器械护士李娜、巡回护士胡春荣一样尽职尽责坚守岗位。
几十分钟后,略显倦意的史主任走出手术室。她对笔者坦言:“从家里赶来手术,对医生来说是很平常的事情。产科工作挑战性大,必须有很强的专业水平和对生命的敬畏。”
手术室外的家属看着襁褓中的婴儿,高兴的合不拢嘴。这一刻孩子的啼哭,分明是世间最美妙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