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序言:不忘初心,一心向党。为进一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庆祝建党95周年之际,根据上级党委安排部署,我院党委组织开展了“不忘初心,重温入党志愿”征文活动,为建党95周年献礼。
“每一名党员都有着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全院党员积极参与征文活动,在回顾往昔中感怀党恩,在重温誓词铭记宗旨。大家不忘初心、“补钙壮骨”,给灵魂加营养,为发展增动力。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矢志不渝地投身于医院建设与发展中。
执着的追求 无私的奉献
作者:孙国臣(放射科)
孙国臣副主任(中)与王忠主任(右一)讨论病例
阳光普照大地,给万物带来勃勃生机;共产党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给人民带来光明;共产党人执着的追求、无私的奉献在我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高举右手宣誓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像老一辈革命先烈一样,为祖国和人民不惜献出自己生命,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自己的誓言。
我通过学习新党章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作为为基层党员,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自己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孜孜以求,不忘初心
我老家在农村,父亲因当时贫穷,没钱医治错失治疗时机而去世,母亲艰难抚养几个孩子。受尽了苦难的镜头时常闪现在我的脑海中,穷苦的经历使我从小就深知老百姓的艰辛与困苦,每当看到患者被病痛折磨时,总会想起自己的父亲,想起自己当初报考医学院校时定下的决心:“用自己精湛的医术,救治更多病人脱离苦海”。在22年的行医工作中,我时刻谨记当初的誓言,对每位就诊病人都先从他们的角度考虑:“如果我是病人,我想要医生怎样做?”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想,把每位病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珍惜病人的每一分钱。
在出具诊断报告时,耐心细致的分析病人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份影像资料。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及临床症状,随时与主管医生沟通,共同分析病情,为病人制定最合理的诊疗方案。有些患者来自县里或乡里,交通不便,赶到医院已经很晚了,看完病又担心赶不上回家的班车。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总是加班给这些病人的图像优先处理,认真分析,让病人尽早做出明确诊断,尽可能赶上回家的班车,为此中午经常加班加点。回家后妻子、孩子看着我狼吞虎咽吃饭的样子,总是发出无奈的叹息。
精湛的诊断技术与敬业精神带来了更多的病人。2014年3月7日,有一病人从新野带着片子专程赶来请求我会诊。当时CT照片显示:病人右下肺见一大小约3.5cm的软组织肿块,医生怀疑是肺癌。病人全家沉浸在悲痛之中,病人情绪也很不稳定。我细致分析病变特征后,又详细询问了病史,综合考虑后认为可能是炎性假瘤,肺癌的可能性不大,建议治疗后复查。一个月后病人及家属又带着复查CT照片来到医院,右下肺病变已完全吸收,病人及家属感激的难以言语,硬要拿500元钱表示感谢,被我婉言谢绝。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我为自己用专业技术知识减轻病人痛苦,避免开刀及进一步检查而自豪。
开展德国西门子原装动态800排双源CT检查
技术创新,不懈追求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影像技术的发展为医生提供了一双:“火眼金睛”。它能够快速洞察病人身体内部结构信息变化,准确、及时的确定病情,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机。常年在放射科一线工作,我深知无论多么先进的设备都只能提供影像信息,不能明确诊断疾病的性质。依靠设备但不能依赖设备,准确的报告必须要医生凭借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分析。为提高诊断质量,我从不懈怠学习,从生理、病理基础上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影像学表现,密切结合临床病史,耐心细致的分析每一张图片,确保每一份报告质量。
记得医院引进德国西门子原装动态800排双源CT后,我们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出我院的冠脉CTA检查流程,明显提高了CTA诊断与DSA诊断的符合率,诊断报告得到了北京、上海及郑州相关专家的认可与肯定。
凭借第二代双源CT的优势,对双能量成像、痛风结石分析、灌注成像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患者提供了直观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在不断学习,积极创新的同时,我发表国家级论文13篇,其中科技核心论文3篇,中文核心论文1篇,主持开展并通过南阳市科技成果二等奖评审5项。
以老带新,携手共进
在科室我最看重的是团队精神。针对科室年轻人较多,诊断经验不足的现状。我与王忠主任共同探讨快速培养年轻队伍的方法,积极协助王主任做好科室管理。对年轻人着力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充分发挥理论知识扎实的优势,积极主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醒他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为病人服务的理念,多做换位思考。
孙国臣和同事一起讨论病例
孙国臣和同事一起讨论病例
书写报告时将每张片子都作为一个考题,使他们认识到每个诊断都可能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康,每份报告都维系着一条鲜活的生命,不能因病人多、工作忙等因素而对每一份报告的诊断有所懈怠。
为提高科室整体技术水平,每天早上组织开展晨读片。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轮流发言,各抒所见。针对病变影像表现、病因、发病机理及病变特征进行分析,最后由上级医师归纳总结。同时加强病理追踪及反馈,定期对有病理结果证实的病例进行复习,总结经验与教训。真正做到每天都给大家上一堂生动的诊断课。
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出了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科室文化,不论是经验丰富的专家,还是刚踏入科室的年轻人,大家都孜孜以求,从不懈怠。
22年的从医生涯中,执着的追求、无私的奉献一直是我工作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并将不断的指引和激励着我为市一院建设与发展奉献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