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就医
流程
预约
挂号
特色
医疗
专家
名医
门诊
出诊表
医院
位置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医院新闻
新闻公告

胜利日,信仰的旗帜在心中飘扬

2015-09-07 文章来源: 朱霖

      
胜利日,信仰的旗帜在心中飘扬

——记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任  李宛玲


  
  引言 :


  2015年9月3日,北京。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隆重举行。


  10时整,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的时候,产科大夫李宛玲凝望着电视画面,心潮澎湃。


  她的思绪又一次回到了7年前,回到了赞比亚南方省首府?利文斯顿总医院,回到了一个普通房间的那面墙上……

 
  2007年8月,李宛玲作为我省第十四支援助赞比亚医疗队的成员,执行为期两年的援赞医疗工作。在疟疾高发,艾滋病等传染病肆虐,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简陋的非洲中南部内陆国家赞比亚,李宛玲克服重重困难,利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技能,诊治各类门诊病人数千例,完成妇产科手术数百台,受到当地居民的尊敬。更受到该国国父首任总统卡翁达(注1)阁下的接见和高度赞誉。

 

  算不上惊天动地,却时刻刀刃历险。没有壮语豪言,却处处彰显“天使”本色。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在七百多个日日夜夜,李宛玲用自己的奉献书写着一名中原医者的仁爱之心,用自己的赤诚向祖国母亲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注1:肯尼思·戴维·卡翁达   总统介绍


  赞比亚国父、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国务活动家,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元老和非洲社会主义尝试的代表人物之一,非洲统一组织(今非洲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的资深领导者。他领导赞比亚于1964年获得独立,1964年10月24日——1991年11月2日任赞比亚第一任总统,连续执政长达27年。


 

  从1964年至1991年执政的卡翁达是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非洲著名政治家,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就是在1974年2月22日会见卡翁达时提出来的。邓小平在会见卡翁达时也曾谈到“解放思想”的话题。卡翁达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赞、中非关系的建立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援非, 廿载等待初衷不改

 

  李宛玲从医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说起当年,老一代医生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对自己的影响,她历历在目。

 

  一次她为患有尿潴留症状的老年患者做妇科检查,多次尝试,查不出病情。请时任妇科主任的老专家魏峻岭前来协助诊断。
 
   “你导尿没有?”魏主任进门张口就问。

 

    李宛玲恍然大悟,连忙为这位患者进行导尿处置。再行检查,情况与刚才完全不同。

 

 这件事,让她记忆了几十年。使她养成对患者先仔细做体格检查,再做专科检查,随后根据需要做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的职业习惯。


 后来,成长为妇科主任的李宛玲,常告诫年轻的医生,看病不要怕麻烦,检查的次序不能变换。必须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每位患者的疾病都要有自己的判断、认知,并要及时做好各种记录……

 早在1987,李宛玲听说国家要组成医疗队援助非洲,她怀着响应号召、增长见识、提高外语水平的想法报名参加。笔试、面试都顺利通过,最后的名单却没有自己。李宛玲特地赶到主管部门询问原因,得到的答复是:“考虑的她的孩子年龄太小。”

 

 时光匆匆。李宛玲从一本介绍我省援助非洲医疗事业三十年的画册中看到,一代代优秀的中原儿女在非洲大地救死扶伤的感人事迹,使她深受鼓舞。更坚定了自己赴非洲援助的初心。

 

 2006年当我省再次组织赴非医疗队的时候,她第二次郑重的在报名表格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坚守,两年磨砺忠诚担当

 

  虽然出发前已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然而到达赞比亚后,眼前的一切还是让李宛玲感到震撼。

 

  用一句话就可以描述当地医疗卫生的状况。“全国只有不超过5位专业的妇产科大夫。”

 

 

  伴随着设施简陋、药品匮乏等窘境的是,每天200余位妇产科住院患者需要治疗,查房如同车轮战。为克服语言障碍,电子词典、纸质词典李宛玲装的满口袋都是。每周还有两天需要坐门诊。当地剖宫产的比例并不高,但每个月做的一二十台手术,台台都是危重症患者。

   

  这里的手术,没有助手,就一位护士在身边。手术器械十分简陋陈旧。做完一台手术,手指磨泡、肩膀胳膊酸疼是常有的事。

   

  非洲是艾滋病的高发区,医生在这里工作,尤其是手术,毫不夸张地说,常常是在刀刃上历险。

  

   尽管万分小心,危险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一次手术,因为没有圆形的手术针,李宛玲只好用直针代替。这使得双手间的安全距离大大缩短。手术后缝皮的过程中,带血的针头一下扎入她的指尖。瞬间,李宛玲心头一震,好似被巨大的电流击中。

 

  作为医生,她太清楚自己面对的危险。然而,此时她眼里看到的只有手术台上的患者。李宛玲压抑着内心的不安,努力调整好情绪,还不忘安慰身旁的助手,坚持把手术完成。然后,才处理伤口,并服用预防的药物。

第二天,当看到这位患者的化验结果为阴性,所有人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李宛玲克服防艾药物的不良反应,又平静的来到患者身边。

    在利文斯顿总医院两年多时间,无论环境怎样艰苦,工作如何危险,李宛玲从未想到过放弃和离开。
  
罕见, 巨大肿瘤袜子攻克

采访中,李宛玲告诉笔者,在赞比亚因为缺少很多必要的辅助检查,好多疾病只能靠临床经验来诊治。在这里,一个医生就要承担一个科室的任务,连台手术对她来说就是家常便饭,最多的一天她连续做了4台复杂手术。

    在这种缺医少药的环境中,许多妇女往往病情很重了才来诊治。李宛玲曾接诊过一位老年妇女。听说医院里来了中国医生,从家里面艰难的赶了过来。一检查,足有一个小西瓜大的子宫肌瘤,从宫腔内外翻出来,露在患者体外,让治疗过无数复杂病例的李宛玲不禁皱起了眉头。


   
  原来,这位妇女患子宫肌瘤长期没有治疗,使得原本长在子宫腔内的瘤子越来越大,最终因为重力的作用,坠落出来,把整个子宫腔都带出体外。这的确是个十分罕见的病例,不要说她自己从没有遇到,就是教科书上也没有这方面的介绍,因为正常情况下,不等肌瘤长得这么巨大早就会手术摘除。


    李宛玲先让患者卧床休息,自己回到住处,静心思考治疗方法。她把一支袜子套在手中,然后模拟患者子宫肌瘤坠落的样子,反复观察,揣摩在反向坠出情况下,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终于找到了最佳的手术方案。

     手术开始,李宛玲先把瘤子切下来,这个过程中,她时刻注意附近的膀胱、直肠等器官,又从子宫后壁,剖开子宫,还纳(注2)外翻的子宫后,才进行切除。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手术成功。困扰这位患者多年的顽疾,被中国医生治愈,这件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像这样的手术,李宛玲还遇到了很多,每一次,她都利用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技能和高度的责任心为患者尽力服务。在两年的时间内,经她手术治疗几百名患者,没有出现一位死亡的病例。这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中,如此高负荷的工作的情况下,的确是个奇迹。

 

  完成这一奇迹的背后,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位深处异国他乡的妇科大夫?


   “我在这里工作,代表着中国,再大的压力,也必须克服。”面对困难,李宛玲掷地有声。


   信仰,五星红旗在心中飘扬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国驻赞比亚大使馆的同志们深知医疗队员工作的压力与困难。春节前夕,专程驱车从首都卢萨卡赶到利文斯顿,看望慰问各位医疗队员。

 

  大使馆的同志们为医疗队带来了食品、挂历等慰问品,一下使身处异国他乡的队员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尤其是将一面国旗赠送给同志们的时候,大家看着鲜红的五星红旗,每个人都从心底感到温暖。不约而同的把国旗悬挂在室内最醒目的那面墙上。”

   此后,不久的一个星期日。

   一位当地的朋友问李宛玲:“李医生,今天是礼拜日,我们都去礼拜,你为何不去,你的信仰是什么啊?”
  
    李宛玲将目光投向墙壁上悬挂的五星红旗,骄傲的说道“这是我的信仰,她就在我心中。”

    当李宛玲讲述这一情境的时候,分明看到她眼中充满着自豪的光。

   一瞬间,我理解了她为何能够廿载等待而初衷不改,理解了她为何能够经受磨砺而愈加坚强,理解了她为何能够将使命看的比生命更加重要。

 

  此刻,胜利日阅兵队伍旌旗招展的画面在眼前浮现,将士们铿锵有力的步伐在耳畔回响。

  赞比亚利文斯顿总医院小屋墙壁上的那面五星红旗又一次飘扬在李宛玲心中。

  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习总书记的著名论断——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注2:还纳 (医学术语)
指医生通过手法使患者脱出或者离位组织或躯干恢复到原来位置,达到治疗目的。

 

就诊须知 住院须知 医保服务

医院地址:河南省南阳市人民南路1099号

健康热线:0377-63310070 0377-63310036

邮箱:nyhospital@163.com

官方服务号

Copyright:2008-2020版权所有: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工信部备案编号:豫ICP备18000628号-1

公安备案编号:41130202000360

执业许可证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