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我院参加胡佩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胡佩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场)
4月2日下午,由医药卫生报社、大医博爱志愿者服务总队、河南医学科学普及学会主办的《我们的胡佩兰,永远的胡佩兰》——胡佩兰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淅川县影剧院举行,医院党委书记夏明迅应邀带领医疗临床科室及行管职能科室相关人员参加报告会。
(夏明迅书记带领医疗临床科室及行管职能科室人员参加报告会)
会上,胡佩兰的长子、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郑州市建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启明,胡佩兰的学生唐利平,医药卫生报社记者张晓华等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用平凡朴素的语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动情地追忆缅怀胡佩兰老人的先进事迹,回顾了这位百岁仁医生前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
报告期间,听众席上哽咽不断,掌声不断,现场观众在认真聆听中深受感动和教育。
【长子胡大一:“母亲把时间都留给了病人”】
“母亲这辈子,最离不开的,是她的病人。”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胡大一教授深情地说,从记事起,母亲的生活就离不开给病人看病,听到周围的人说母亲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她对病人是真好。”胡大一说:“没见过母亲对病人发脾气,对病人失去耐心。”
“母亲常说,当医生看病人要感情投入,要将心比心。看病要把心掏给病人,病人也会将心比心,理解医生。”胡大一说,母亲当了一辈子医生,坐诊时,始终坚持不看完病人不回家。她从来不允许自己的亲属,在她给病人看病时打扰她。更让他尊敬的是,母亲对病人的好,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或恩赐,而是对病人的责任心和爱心。
“母亲没有当过学会主委,也不是博士生导师,但她热爱临床工作,把时间都留给了病人。”胡大一说,每次看见母亲埋头写病历、记笔记,脸贴着脸给病人问诊检查,对他的触动都特别深。“我给人看病,可以坐着看,不用反复起来做检查;母亲给人看病,要完成大量累人的妇科检查,比我辛苦得多。”
“我将继承母亲的精神,做一个对得起病人、对得住自己良心的好医生。”胡大一说,母亲对病人的一腔赤诚之心,诠释了医学的真谛,也是留给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感动中国”对母亲的颁奖辞所说的那样,“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学生唐利平:“病人看完了,咱回家吧”】
“为了每天能在8点半赶到诊室,老师每天早上5点起床,不论刮风下雨,8点半准时赶到门诊部,有时天气不好劝她别去了,可她说‘这样的天气,病人还来找,说明他们很着急,我咋能不去呢!’”胡佩兰的学生唐利平提起恩师泣不成声,“老师有时病了也坚持坐诊,她开玩笑说病人就是她的止疼针!”
在离世的前两天,老师茶饭不思,身体极度虚弱,但一说起病人病情时,老师马上就来了精神。弥留之际,老师双手摸摸索索地拉过床边的白大褂,捋了捋两边的衣袖,将两只胳膊伸出来,示意学生们给她穿上……
唐利平泪眼婆娑地说:“第一次见面,老师就嘱咐我,要是只想着挣钱,就不用跟着她了;要真想着学医、治病救人,就留下来。如今,我多想每天陪着老师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多想再听到一句‘病人看完了,咱回家吧’!”
【社区医生陈启明:“敢担当的妙手仁医”】
“在我眼里,她是老师,是前辈,更是一位妙手回春的大医。”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启明说,28年前,听说胡佩兰老人退休了,于是登门恳请老人到社区坐诊。
“你请我去,目的是啥?”老人问,“要是叫我去看病,我就去;要是叫我去挣钱,那我就不去了。”
陈启明说,老人来后,医院妇产科各种疑难杂症都能治了,就连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子宫全切手术也可以做。
让他记忆更深刻的是,1990年的一天,听说老人收了一位宫外孕病人,他有点担心,因为宫外孕是很危险的疾病,一旦大出血,随时有生命危险。
刚到病房几分钟,病人红润的脸庞就开始变白了。“是不是大出血了?”他的心立即提到了嗓子眼儿:“主任,转诊吧。”老人却严肃地说:“转诊,到不了医院人就没了。准备手术,一切责任,我承担!”
当把病人的腹膜切开时,鲜血哗地涌出来,他急得满头大汗。就在这时,老人从容地把手伸进病人腹腔里,果断地说:“捏住了,抽血吧。”原来,在血呼呼的腹腔里,老人一下子就捏住了输卵管上的出血点。
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一传十,十传百,病人越来越多。为满足病人的需求,老人从每周坐诊改成了6天,平均一天看30来个病人,最多一天看了70多个。
【“在病人心中留下了永远的温暖”】
1986年,胡佩兰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的位上退休后,就来到郑州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一直到98岁高龄去世前一天。
从医70年,胡佩兰老人用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坚定信念;扎根基层、情系患者的高尚情操;扶危济困、淡泊名利的可贵品质;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写了一位白衣天使大医精诚的无悔人生。
大医有魂,生生不息。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启明说:“胡主任走了,却在病人心里留下了永远的温暖,我今年60多岁了,也要像她那样奉献一辈子!”
“她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母亲,她一生都在看病,在无数人心中留下了口碑。”缅怀母亲,胡大一哽咽地说。
胡佩兰老人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们,激励我们医务工作者像她一样精炼业务技术、服务群众健康,为共同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