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公众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很多人体检时发现脂肪肝后,都不把它当回事儿,认为只要控制饮食,多多运动,一年体检一次就可以了。
殊不知,如不积极、合理地治疗脂肪肝,会逐渐影响肝脏的功能,甚至会造成不可逆的病变。
今天,我们邀请消化内科高春献主任医师说说脂肪肝的那些事儿。
高春献,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从医30年,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对内科疑难杂症诊治效果良好,尤其擅长消化道疾病和肝胆胰疾病的研究。
脂肪肝
简单来说脂肪肝就是-由于各种原因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过多。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已经证明,脂肪肝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临床最常见的慢性肝病。
1 脂肪肝的高危人群
脂肪肝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下是脂肪肝发病的高危人群:
肥胖者:肝内脂肪储存过多,是导致脂肪肝的一个重要原因。
暴饮暴食者:长期摄入高脂饮食或长期大量吃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者,肝脏脂肪合成过多。
嗜酒者:酒是脂肪肝的最魁祸首,慢性嗜酒者脂肪酸最易堆积于肝脏,近六成发生脂肪肝,将近二至三成最终将发展为肝硬化。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成年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
高脂血症患者:特别是有血液甘油三酯升高者。
合并肝脏疾病者:过度饮食,或是疾病本身易并发脂肪肝如丙肝患者。
2 脂肪肝的表现
轻度单纯性脂肪肝:可无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常在健康体检或因其他疾病进行肝脏影像学检查时发现,从而确诊脂肪肝。
中度或重度脂肪肝:临床表现主要有右上腹胀满或肝区疼痛,如果转氨酶升高,还表现有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症状。
3 脂肪肝的病因+危害
① 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嗜酒者,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明显较高。可经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发展为肝硬化,严重者发展为肝衰竭或肝细胞癌。
②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必须经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这一中间阶段才会发生肝硬化,研究表明,15%~25%的NASH患者在初诊后10~15年内可进展为肝硬化。
③ 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代谢紊乱相关事件也已成为影响脂肪性肝病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NAFLD(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病死率显著增加。
④ 一些药物和工业毒物也是引起脂肪肝的病因,当及时停药或脱离有毒工作环境后,肝内脂肪沉积在数月内就可完全消退。
4 面对脂肪肝,怎么做?
① 培养健康行为。规律三餐,减少体质量。不吸烟,不饮酒或限制过量饮酒,适当的睡眠(每晚7~8小时)以及良好的心态。低热能、低脂肪、高纤维素、多维生素、少喝含糖饮料和果汁。
② 健身与增加运动。坚持体育锻炼,避免养成久坐少动的习惯。就增加热量消耗而言,能坐则不躺,能站则不坐,能走则不站,能快则不慢。
③ 重视体检。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尽早避免或发现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其相关疾病,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
5 脂肪肝误区不可小觑
误区一:“瘦人”不会得脂肪肝
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准确。虽然肥胖症患者发生单纯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可以高达60%~90%,但许多体重正常的“瘦人”脂肪肝患者在亚太地区仍不少见,所以,瘦人同样也是可以患脂肪肝的。
误区二:治疗脂肪肝就吃降脂药
尽管高脂血症与脂肪肝关系密切,但两者之间通常并非因果关系。目前脂肪肝病指南建议:
如不伴有高脂血症:就不需用降血脂药;
若脂肪肝伴高脂血症:需根据高脂血症的原因、程度以及发生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变的概率,酌情决定是否需用降血脂药。
对于肥胖、糖尿病引起的高脂血症:主要通过节食、运动等措施控制体重和血糖,达到调整血脂和防治脂肪肝的目的。
对有高脂血症家族史并且血脂增高明显者:则需用降血脂药物治疗,此时降脂药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误区三:脂肪肝患者就得吃素
脂肪肝病人的饮食治疗就是要控制饮食,合理分配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比例。脂肪肝病人若饮食过分强调吃素,易造成营养不均衡,导致部分营养素缺乏,甚至发生营养不良,反而加重脂肪肝。
高春献,消化内科专业学科带头人, 南阳市消化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主任。从事消化内科临床诊疗工作30余年,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丰富,技术水平先进,服务态度优良,具有独立解决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危重疾病能力,在对消化内科领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各种肝病、胰腺炎、结肠炎、腹膜炎、黄疸、消化道出血、腹泻、肿瘤等方面诊治水平较高,能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开展内镜下诊治,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十数篇,并出版专著一部《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获得南阳市跨世纪人才和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是南阳市消化内科知名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