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院·杏林文苑丨词到今生读已迟
2018-07-13 文章来源:
朱珂珂
/ 01 /
静下来的时候,心情极为放松地坐在书房里,流连于一本又一本书,蓦然感觉到:文字,还是越古老的,韵味就越足;诗词,越是切情的,越是让人心动。一本词集在手,品味着诗词的极致之美,天色昏暗,有细雨敲窗,旋开落地灯,在昏黄的灯光下读着词句,真是一种享受。
/ 02 /
最喜欢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已不知翻阅了多少遍,已经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初遇东坡了,只是记得与他的词文一相遇,便被那厚重又波澜不惊的词句直击心灵。最早使我受到巨大触动的是他的那首《江城子·记梦》,也因此认识了那位“敏而静”的王弗。一句“见轼读书,终日不去”,只这一句便足以让人陶醉和感动。
读东坡词,常常让我感慨万端,唏嘘不已。很小的时候读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似乎是懵懵懂懂的。不懂生死,不知茫茫,自然就不知道什么叫难忘。倒是后面的“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令我更为动情……少年不识愁滋味,却对带有愁绪的东西格外喜爱。
而今再读,那份懵然开始变得非常清晰起来,终于明白,除了“唏嘘”之外,找不到对于“茫茫”和“难忘”更好的诠释。那场穿越了千年时光隐藏在岁月背后的爱,如酷夏的一丝风或者严冬的一杯热茶,让人无法忽略其真实的存在。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有些东西只有到我们有了足够的经历,有了足够的阅历才能真正懂得。成长的真正含义是让我们深了理解,懂了包容,明白了我们曾经读了百遍也不曾理解的诗句。
/ 03 /
最早接触纳兰性德的词是在读中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我对古诗词有着极大的兴趣,早上背完老师指定的课文,自己就拿起选修的语文读本来看。就是在语文读本里,我发现了一首小词:《长相思》,作者纳兰性德。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长相思》
那个时候求学在外,很少回老家,总是在不同的季节里对故乡有着不同的思念。读到“故园无此声”这句,虽然并不是很懂,但是也惆怅好久。那天晨读,我在本子上将这首词抄写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烂熟于心。
那个时候只是很喜欢这首词,对写词的人并不是很了解,直到后来遇到安意如。每次读到安意如的文字,总是能将我心中对古诗词的兴趣全部勾出来。真想跟着她的文字,从《诗经》的蒹葭岸畔走到风流的盛唐,从李白的马前走到容若的灯下。
/ 04 /
近些年读诗词少了许多,因为总觉得自己阅历不够,多读一句都是糟践。总觉得没有一定文字功底的人,是嚼不动那些词句背后的典故;总觉得没有足够耐心的人,是看不动那些洗练厚重的文字;总觉得没有足够经历的人,是体会不到诗人每一笔真正的用意。但是突然发现这都是给自己找的借口,真正爱古诗词的人,早已把那些经典的词句融入到了自己的血脉中,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古人说,书到今生读已迟,现在我才明白。
古诗词可能并没有什么用,但是有时候我们正需要读一些没有用的东西,这些无用的东西并非真的没用,它只是潜藏在了我们心中,是我们洒下的种子,埋下的根茎,终有一天会长成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融入到我们的血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