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院·科普丨正确认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018-05-17 文章来源:
党兴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公认的一大疑难疾病,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大部分患者在出现髋关节疼痛的同时,逐渐丧失关节活动及行走功能,影响生活质量。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临床观察表明30~65岁发病率最高。今天,骨二科主治医师党兴带您正确认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分创伤性和非创伤性。
创伤性有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或髋臼骨折、髋关节长期慢性累积性损伤等。
非创伤性包括药源性股骨头坏死,如激素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病人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中毒而致。
因此对于存在上述诱因的高危人群,一旦关节有不舒服的感觉,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一步检查、诊断,由医生做出明确的诊断和分期,再选择一个合理、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主要有两大类方法,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患者的病情在第一、二期之内可采取保守治疗,最根本的方法是患侧不能负重,可扶拐或使用助行器,减轻身体对髋关节的压力。如果双髋同时受累,患者应卧床或坐轮椅。到了第三期,就不能再保守治疗了,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很多,目前较为成熟及常用的手术的方式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将坏死的股骨头人为去除,更换人工关节代之,此种手术术后,关节疼痛立即消失,髋关节可获得良好的活动度。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近期效果良好。
股骨头坏死的预防对股骨头坏死应采用“未病先防”和“已病早治”的观点:首先,不要过量饮酒和滥用激素,这二者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
其次,对于饮酒较多或已经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应高度警惕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定期检查,以期早期发现和治疗。
对于涉及股骨头的创伤性疾病,应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股骨头血供的进一步破坏,必要时采取措施保护或重建股骨头的血供。
党兴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主治医师,骨科硕士研究生,院团委副书记。在省级及国家级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擅长四肢及脊柱创伤骨折,关节脱位及软组织损伤,股骨头坏死、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各关节炎症及骨质疏松等骨科疾病的治疗。